序言
1945年7月,黄炎培先生因与毛泽东主席之间的一席【延安窑洞对话】,产生【历史周期率】而著称于世。本文摘要介绍在“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” — 七•七事变前夜,他是如何为抵御日寇只手擎天,重塑中华信仰而做出忠义壮烈之举的。
在黄炎培及其四子黄大能二人的抗战日记中,我等赫然可见自1936年9月5日始,至1937年6月20日止,黄炎培先生在上海自己和亲属的家中,以妻孥子女及亲友朋辈为对象,亲自教授“论语”达三十五次之多。黄炎培清醒地认识到:在民族危亡之秋,只有重拾华夏文明利器,武装族人国民头脑,再建中华信仰,才有挽民族危亡狂澜于即倒的可能。在上海黄浦滩边的隆隆炮火中,他以中华文明之师对抗日寇野蛮入侵的悲壮义举,向国人和世界昭示:中华民族是具有高度文明、坚定信仰的人民,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入侵倭寇,除了拿起武器御敌于国门之外,我们还有制敌于死地的法宝:它们藏匿于中华文明的核心瑰宝 — 至圣先师孔子的鸿篇巨制《论语》之中,真可谓: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啊!
在黄炎培及其四子黄大能二人的抗战日记中,我等赫然可见自1936年9月5日始,至1937年6月20日止,黄炎培先生在上海自己和亲属的家中,以妻孥子女及亲友朋辈为对象,亲自教授“论语”达三十五次之多。黄炎培清醒地认识到:在民族危亡之秋,只有重拾华夏文明利器,武装族人国民头脑,再建中华信仰,才有挽民族危亡狂澜于即倒的可能。在上海黄浦滩边的隆隆炮火中,他以中华文明之师对抗日寇野蛮入侵的悲壮义举,向国人和世界昭示:中华民族是具有高度文明、坚定信仰的人民,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入侵倭寇,除了拿起武器御敌于国门之外,我们还有制敌于死地的法宝:它们藏匿于中华文明的核心瑰宝 — 至圣先师孔子的鸿篇巨制《论语》之中,真可谓: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啊!
《论语》集注(朱熹)
放眼今日中国与世界的现状,笔者更觉大有必要将这段精彩历史,回放给诸位,特别是青少年读者,让他们去阅读、体味、思索。
楔子
上海“一•二八”第一次淞沪战事四年后,中华民国国防会议参议黄炎培先生,从上海朔江而上,从1936年1月29日始、至5月9日止的百日川蜀考察。黄炎培面对西南地区的官员、士兵、工人、农民、大、中学校师生等民众,一共发表了近60次壮怀激昂的抗日演讲,对工农兵学商各界民众大声疾呼:联合起来、努力生产,以担当起抗日救国之大任。
黄炎培结束四川考察,将心得集结成《蜀道》一书。《蜀道》成书的整个过程中,一个巨大的问号始终在他的头脑中盘旋:究竟靠什么才能凝聚华夏民族,驱逐倭寇、复兴中华呢?对入侵之敌一腔燃烧的仇恨,令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难于平复。
黄炎培结束四川考察,将心得集结成《蜀道》一书。《蜀道》成书的整个过程中,一个巨大的问号始终在他的头脑中盘旋:究竟靠什么才能凝聚华夏民族,驱逐倭寇、复兴中华呢?对入侵之敌一腔燃烧的仇恨,令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难于平复。
回想近一个甲子以来,作为同盟会斗士,他跟随孙文参与过“驱逐鞑虏,恢复中华”的革命活动;而最终作为张謇、张之洞、赵凤昌为代表的“立宪派”得力干将,他将双足立定在中华民国的热土上,终身为实践“立宪派”宪政民主的目标而奋斗。
今天,当中华民族在东邻日寇胁迫下,到了最危险的时刻。黄炎培回首过往、环顾四围、瞻望前途,难道除了“经史子集”之外,难道只剩这孑然一身了吗?不!我们华夏民族凭借五千年厚德载物的文明道统,历尽天灾人祸自强不息而不倒;反而越败越战、越挫越勇、越斗越强。并于其间孕育出华夏民族的灵魂、精神和信仰;即是由我们祖国独有的、博大精深之“经史子集”作为载体传承的孔孟之道、老庄之学及囊括墨家、法家、兵家、医家、阴阳家、纵横家、名家和杂家在内的诸子百家,亦即我们民族引以自豪的中华国学啊!
正文
1936年9月5日,那是仲秋季节一个星期六的午后,天气极度闷热。带着乐文照医师为夫人王纠思诊治后,黄炎培依循惯例,先到职社(“中华职业教育社”的简称)看看,听同仁们议论民国代表选举竞争之丑态;再去协会(“上海地方协会”之简称)坐坐,见副会长杜月笙先他已到,正在向另外两位黄浦滩头面人物,上海商会会长王晓籁和上海银行公会的领袖钱新之,讲述日本海军陆战队明天登陆,并对中国民众叫嚣:抗日者格杀勿论。中日间迫近战争的紧张气氛,堪比上海当时的酷暑天气。听到这里,黄炎培建议:即刻延请沈钧儒大律师和民生轮船公司董事长卢作孚二位,与诸位到杜公馆紧急议事。
几位大佬乘杜月笙的轿车刚到杜公馆坐定,沈、卢二位先生就已匆匆赶到。随即,黄炎培将上半年川蜀考察中,一直郁结于胸中的念头,向老搭档们缓缓道来。他说:“甲午战争以来,倭寇军国主义急剧膨胀,已成日本当前政坛主流。日本财阀中的军火集团,更急于扩大‘九•一八’在中国东北点燃的战火,关东军虎视关内,曾经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,现今势同水火。”黄稍停片刻后继续讲道:“中华民国的实力,尽管有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,但内忧外患妨碍国家全力发展经济建设,距离日本国力仍旧相去甚远;上世纪1840年对日开战以来未尝胜果。当下中日大战爆发在即,我方取胜之形势终难乐见。真不知能以何种方式去凝聚国人共识,使国共双方能捐弃前嫌、共图抗战大业呢!”
此时,身材矮小、声若洪钟的大律师沈钧儒劝慰黄炎培说:“任之不要太悲观了,国人近年努力发展经济;如今知识各界能团结一致,对当局施加压力、劝中共摒弃前嫌,力促双方能以国家大局为重,团结抗战。看起来国内联合抗战已成大势所趋了!” 快人快语的资深银行家钱新之先生,作为中华职业教育社董事局主席,此刻早已按捺不住,他从旁力促黄炎培采取行动:“任之兄在职教社内已经多次征求意见,我看就不要再踯躅不前了。”杜月笙一贯沉稳,他继续以试探口吻谨慎地问他的老同乡:“任之,既然对开讲《论语》一事,已做了如此缜密的通盘考虑,又反复斟酌过后果;还有什么事令你犹豫不决呢?”
【黄炎培日记】第五卷198页中的1936年9月5日的日记(本文以加黑斜体字表示),记载了“七•七事变”抗战前夕黄炎培先生在上海持续35次家教《论语》——这场中华文化盛宴的开幕实况。
黄炎培先生的【黄炎培日记】第5卷(1934.12~1938.7)
1936年9月
9月5日 星期六 晴
……
到职社。…
到协会。
……
月笙述:日本海军陆战队明日将登陆,对民众宣传抗日者开枪。乃招沈衡山到月笙处,共商。
晚,在路路家讲孔子世家(《论语集注》节本)。纠、兼、竞、慎、路、能、潮、素、信、杏、梅、菊、同、桢。
夜十时已睡,得电立往吴铁城市长,海格路464,共铁城、香泉、月笙、新之、晓籁、衡山商明日抗日宣传事。
说明:日记中的纠,是他的夫人王纠思女士;兼是小妹黄惠兼;竞、慎是次子黄竞武及儿媳胡维慎;路、能、潮、素、信,依序是长女黄路(文中的路路是昵称)、四子黄大能、三女黄学 潮、幼女黄素回及幺子黄必信等五人;杏、梅、菊则是小妹黄惠兼的大女儿许瓘和两个儿子许梅和徐菊;同、桢是次女黄小同、王国桢夫妇。
因篇幅所限,我们仅以此开篇日记所载内容,代表1936年黄炎培家教《论语》前16次的史实。
十分遗憾的是黄炎培先生1937年【日记】中1月1日 ~ 12月17日部分,不慎在战火中遗失。因此,我们无法再用他的日记,去继续讲述1937年“七•七事变”前、黄炎培家教《论语》后19次的历史事实了。
然而值得庆幸的是,笔者在整理父亲黄大能遗物时,无意间发现了他民国二十六年(即公元1937年)的日记。黄大能以洗练明晰的文字,记录了黄炎培1937年在上海后19次家教《论语》的情形。
黄炎培第四子黄大能先生1937年的日记
黄大能1937年抗战日记的发现,使我们得以完整、准确地获知黄炎培在上海抗战前夕家教《论语》的全部史实;也令读者有幸完整地了解黄炎培家教《论语》的全过程。
下面文章的内容,紧接黄炎培1936年日记所载前16次家教《论语》的史实,以他第四子黄大能1937年抗战日记为依据,继续向读者介绍黄炎培后19次家教《论语》的情况。
下面文章的内容,紧接黄炎培1936年日记所载前16次家教《论语》的史实,以他第四子黄大能1937年抗战日记为依据,继续向读者介绍黄炎培后19次家教《论语》的情况。
同样的原因,使我们只能以黄大能1937年记录父亲讲《论语》日记的最后一篇,代表性地记述黄任之先生家教《论语》这个史实的后半部分。
1937年
……
6月20日 星期日
五时起身……
八时抵家…..
讲第三十五次《论语》。
子贡问友。子曰:“忠告而善道之,不可则止,毋自辱焉。”
子曰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
子曰:“苟正其身矣,于从政乎何有?不能正其身,如正人何?”
下午家中摇会极热闹。
……
晚十一时跟父到十六舖码头,送上海八百余商界职员,赴江阴受训。杜月笙、王晓籁、钱新之、虞洽卿及父等均演说。
说明:黄炎培先生在上海家中,完成了他家教《论语》35次的壮举。可以想见,当晚深夜他与上海民间的头面人物杜月笙、王晓籁等人在十六铺码头,向上海商界八百员工发表的演说中,肯定都会有一项共同的内容:那就是号召中华民族的儿女们,拿起刀枪杀向日本侵略者,直至把他们全部赶出中国土地并埋葬于太平洋底为止。那铿锵的演说声似乎仍旧回荡在上海十六铺码头的夜空中……
跋
中共“十八大”召开一年多来,见报率最高的名词非“中国梦”莫属。笔者认为:复兴中华、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,当以中华文明核心价值为主、普世价值等诸项要素为辅,重塑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与信仰。
欲实现中国梦想,须矗立中华魂魄!
今天,我们重提1937年“七•七事变”前发生的旧事:黄炎培先生在日寇兵临其家乡上海城下时,从容举办了35次家教《论语》讲座,其根本目的正在于此。
注释:
注释1:黄炎培(1878~1965),字任之,上海川沙人。1905年参加同盟会。辛亥革命前创办浦东中学。辛亥革命后任江苏省教育司长。1917年在上海发起中华职业教育社。1931年“九•一八”事变后,黄炎培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﹐组织上海地方协会,支持淞沪会战。1941年发起中国民主政治同盟,首任主席。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;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﹑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﹑全国人大副委员长﹑全国政协副主席;民建中央主任委员等职。1965年12月21日在北京病逝。详见【黄炎培 百度百科】。
注释2:黄大能(1916~2010),上海川沙人,黄炎培第四子。著名水泥混凝土技术专家,曾任全国人民政协常委,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,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副理事长。详见【黄大能 百度百科】。
注释3:《论语》以首创之语录体记述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,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。今本共二十篇。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“仁”、“礼”、“义”。《论语》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,内容十分广泛,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,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。《论语》与《中庸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大学》合称“四书”,又与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礼记》《周易》《春秋》(以上五部书合称五经,简称为“诗、书、礼、易、春秋”),并称为“四书五经”。为中华儒学之道统经典。详见【论语 百度百科】。
2017/09/25 止
--(全文完)--